发布日期:2024-11-04 20:41 点击次数:53
最后的争锋:人民军队日制100式司令部侦察机
作者 中华幼鹰/鹰击苍穹
三菱一〇〇式司令部侦察机,原型机称为Ki-46飞机,简称“一〇〇式司侦”。
是由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研制生产的全金属双发双座下单翼远程侦察机,主管设计师久保富夫。
Mitsubishi Ki-46,盟军代号Dinah(黛娜)。
日本陆军一直钟情于高速远程侦察机。
通过无可匹敌的快速性能,来避开敌方追击,这种以快制胜的思路,直到现在仍然常用常新。
然而关键是要有这个实力。
1937年12月27日,日本陆军指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开发Ki-46飞机作为新一代高速侦察机。
主要要求是常用高度4000米-6000米,最大平飞速度600千米/小时(高度4000米),续航时间6小时(巡航速度400千米/小时,高度4000米)。
这是一种理想的飞机,日本陆军的速度要求并不过分。
因为在1936年,美军公开对一种双发截击机的招标,其中最大平飞速度要求大于576千米/小时(高度6100米);1937年6月23日,洛克希德公司的设计中标。
(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P-38闪电。)
然而对于实力不足的日本航空工业来说,却有点超前了。
1939年下半年,Ki-46试制第1号机4601号完成,随后第2号至第8号机也被制成,陆续投入测试。
测试结果无法令人满意,最大速度只有540千米/小时(高度4100米)。
而此时,美国性能一般的P-40战斗机都飞出了580千米/小时的极速。
看来日本航空工业显然不是望尘莫及,但也只能是望其项背的水平了。
失望的日本陆军在冷静下来后,看到测试证明了飞机的稳定性、操纵性等没有问题,飞机还有潜力可挖。
因此在要求继续提高性能的同时,于1940年9月下旬左右,将该机作为100式司令部侦察机正式采用(Ki-46-I)。
但100式司侦一型只生产了34架。
去想,也想得到;去争,却争不到。
这就是日本航空工业的现状。
这实际上是国家科技总体实力决定的。
1941年3月,通过换装发动机等制成了Ki-46-II。
1942年5月完成测试,最大速度达到了604千米/小时(高度5800米),创造了日本飞机的最高记录。
1942年6月,一〇〇式司令部侦察机二型被正式采用。
可是,此时德国的Bf-109战斗机的极速已经达到660千米/小时,美国的P-38战斗机极速已经大于667千米/小时。
急需飞机使用的日本陆军已经等不下去了,命令大批生产极速至少高过P-40的一〇〇式司侦二型。
100式司侦二型总共生产了1093架。
为了能与敌方新锐飞机抗衡,变得更加现实的日本陆军在1942年5月已经指示三菱再次改进性能。
要求最大速度高于65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7小时。
并指定使用带有水-甲醇喷射加力装置的功率高达1500马力的ハ112-II发动机(二型的ハ102功率1080马力)。
除了竭力进行减少气动阻力的流线型设计以及增加燃料容积外,新机也使用了具备防弹能力的自封闭燃料箱。
另外,拆除了之前用于自卫但效果不佳的1挺7.7mmテ4旋转机枪,成为彻底的裸奔战机。
1943年3月,Ki-46-III的1号机制。
1944年8月,一〇〇式司令部侦察机三型被正式采用。
遗憾的是,100式司侦三型的最大速度再次未能达标,仅为630千米/小时(高度6000米)。
此时,美国的P-51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已经大于708千米/小时。
不过,可以聊以自慰的是:
飞机的极速超过了最新式的四式战斗机“疾风”(624千米/小时),是在实战中日本陆海军飞得最快的飞机。
这不仅是一个企业技术能力之痛,而且是一个国家没有金钢钻之痛。
100式司侦还发展出了战斗机型。
1944年5月,为对付最大飞行速度大于604千米/小时、实用升限高于10241米的B-29轰炸机,日本陆军指示陆军航空工厂在100式司侦三型机头上加装2门ホ5二式20mm固定机炮,作为应急战斗机使用。
原因是四式战斗机“疾风”尚未投产,正在服役的的一式战斗机“隼”、二式战斗机“钟馗”、二式复座战斗机“屠龙”、三式战斗机“飞燕”的高空高速性能不足。
1944年6月,改装的第1号机完成。
随后,被采用为100式司侦三型乙。
1944年7月,日本陆军又命令将大口径37mmホ204机炮作为倾斜上射炮加装在机体背面。
随后,被采用为100式司侦三型乙+丙。
三型乙改装了75架,三型乙+丙改装了15架。
这些加武器的一〇〇式三型司侦被称为武装司侦或一〇〇式三型防空战斗机,配备在日军的独立飞行第17中队和飞行第28战队。
其中飞行第28战队驻中国东北,配属了100式司侦3型乙防空战斗机。
据日军报告,取得了唯一的一个战果:
在1944年11月24日,独立飞行第17中队在千叶县铫子冲40~50千米处击落了美军第21轰炸大队1架返航的B-29,该机坠海,但同时损失了一架武装司侦。
之后,武装司侦除了被击落,再无击落记录。
100式司侦三型总共生产了613架。
心有不甘的日本陆军与三菱还开发了四型飞机。
1944年1月12日,以三型为基础改装涡轮增压型ハ112-II发动机的Ki-46-IV首飞。
测试中,在10000米高度飞出了630千米/小时的最大速度,比三型至少高出了50千米/小时。
1945年2月,准备实用化,但之后饱受涡轮增压型发动机的完全实用化困扰,结果在批量生产前战争结束,只生产了与试制机相近的4架100式司侦四型。
100式3型司令部侦察机乘员2人,机长11米,翼展14.7米,机高3.88米,机翼面积32平方米,空重3831千克,最大起飞重量5720千克,动力装置为2台ハ112-II气冷星型14缸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起飞功率1080马力,采用三叶可变距螺旋桨;
飞机最大平飞速度630千米/小时(高度6000米),实用升限10500米,高度8000米爬升时间10分15秒,最大航程4000千米。
1946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哈尔滨平房附近的孙家机场缴获了2架100式3型司令部侦察机(Ki-46-Ⅲ)。
1948年底,东北老航校修理厂修复了其中1架100式3型司侦。
1949年初,编入东北老航校一大队一中队。一大队为战斗飞行大队,一中队为轰炸运输机中队,主要装备双发动机的作战飞机。
但100式3型司侦并没有正式使用。
由于仅有1架能飞,也无法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装备的更加先进的美制作战飞机争锋,价值不大。
最终只能躲在航校的一角,默默凋零。
司侦式司令部侦察机陆军日本发布于:广东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上一篇:没有了